今天分享的是:高绩数据:2025年中国高校重点专业建设变迁报告
报告共计:53页
《2025年中国高校重点专业建设变迁报告》总结
本报告聚焦我国高校重点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,基于重点专业建设政策变迁情况,对我国国家级特色专业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、专业动态调整等重点专业建设趋势进行分析,系统解读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。
重点专业建设政策演进
我国本科专业建设历经多个阶段,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体系。21世纪初,“质量工程”启动,提出择优建设约3000个特色专业点。2018年,“双万计划”启动,计划2019-2021年建设约1万个国家级和1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。2023年,相关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约20%的学科专业布点,专业动态调整大幕拉开。
从特色到一流的专业建设成效
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方面,工学专业占比超40%,理学、医学、文学等专业门类也有一定占比。机械类、计算机类、电子信息类等专业入选高校数量较多。不同高校的特色专业各有侧重,如北京大学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有较多入选,浙江大学在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表现突出。
展开剩余79%“双万计划”实施后,工学专业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中占比35.3%,管理学、理学次之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英语、会计学等专业入选高校数量较多。部分高校如四川大学、浙江大学等拥有较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,且专业覆盖多个门类。
专业动态调整新阶段
近五年,我国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显著。新增专业点近万个,工学占比43.1%,人工智能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新增数量较多。同时,5年累计撤销约3000个专业点,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、公共事业管理、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撤销数量较多。
专业调整注重适应社会需求,如“四新”领域专业新增较多,部分高校主动撤销不符合发展需求的专业,优化资源配置。这种动态调整有助于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,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。
本报告为高校管理人员提供了专业建设的参考与借鉴,有助于高校把握专业发展方向,优化学科专业结构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下一篇:没有了